“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黃橋鎮是泰興市經濟、文化、商貿、交通“副中心”,黃橋的“提琴之都”則是行政區劃調整的結果。2010年,黃橋鎮合并了周邊數個鄉鎮,原本經輕工業部和中國樂器協會聯合命名的“中國提琴之鄉”溪橋鎮也并入了新設立的黃橋鎮。
在江蘇省衛星地圖上,長江從揚州市江都區嘶馬的紅旗河到如皋市的焦港河之間,形成一個U字型的大彎,恰似提琴的弧形底部,而黃橋鎮所處的位置,正對應著提琴上有“提琴心臟”之稱的“琴橋”。這既是一個巧合,也是一種命定。黃橋鎮(溪橋)自上世紀60年代與小提琴結緣,以小提琴為支柱產業帶動當地農民就業致富,奏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而音樂營銷對提升黃橋鎮域品牌作用顯著。
一、音樂營銷的特征及功能
音樂營銷,就是以音樂為手段的營銷,傳播者利用音樂藝術的特征,增強與受眾的溝通和交流,滿足受眾需求,達到傳播者自身目標的過程。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樂由情起”,從而突破視覺局限,達到營造良好氛圍、吸引客戶注意、有效介紹產品、溝通客戶情感以及強化品牌記憶的目的。音樂具有包容性,是來自心靈的聲音,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可以包容不同地區。
美國廣告理論專家T. Schwartz上世紀70年代提出“共鳴模型”( Resonance Model),認為成功的品牌傳播一定是與目標受眾產生了共鳴,讓受眾產生難以忘懷的體驗經歷,同時也賦予品牌特定內涵和象征意義,并在受眾心目中建立移情聯想。在音樂里面有兩個能夠引起聽眾共鳴的東西:一個是音樂本身,音樂需要傳達一種人們所向往的情感或品牌精神;另一個就是演唱或演奏音樂的明星,即明星效應。
二、黃橋鎮的音樂元素
1、“東方莫里哀”丁西林改革傳統笛子
丁西林(1893—1974),泰興黃橋人,中國劇作家、物理學家、社會活動家。丁西林擅長于獨幕喜劇創作,被譽為“喜劇大師”、“東方莫里哀”、“獨幕劇圣手”,是中國話劇事業的奠基者之一。
1935年,丁西林對中國傳統樂器笛子進行改革,把原來的六孔七聲音階,改為十一孔平均十二律,擴大了樂器音域,他還在《科學畫報》著文《新笛》作了介紹。
2、《黃橋燒餅歌》膾炙人口
黃橋燒餅是中華名小吃,中國地理標志產品,曾被選入開國大典國宴。2009年,黃橋燒餅制作技藝入選江蘇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1940年秋黃橋決戰期間,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戰地服務團的李增援、章枚等同志創作了膾炙人口的《黃橋燒餅歌》,分節歌形式,六段歌詞通過贊美燒餅的色、形、香、味,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子www.digitalgossips.com弟兵的深情厚誼與新四軍堅決抗戰的決心。
1940年春,為了執行黨中央關于“開辟蘇北、發展華中”的戰略任務,江南新四軍挺進蘇北,拉開了東進黃橋、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序幕。1940年9月30日,新四軍與韓德勤主力于黃橋激戰至10月30日,殲滅頑軍一萬一千余人,取得了黃橋戰役的完全勝利。
3、黃橋提琴及樂器產業基因
(1)西洋韻味
小提琴被稱為“樂器皇后”,制作一把小提琴共有197道工序。黃橋鎮有著東方“克雷蒙娜”的美譽,意大利的克雷蒙娜(Cremona)是小提琴制作者的圣地。在一個半世紀中,在克雷蒙娜制成了約兩萬把名琴??死酌赡刃√崆僦谱髡哂腥蠹易澹喊數伲ˋmati)、斯特拉瓦里(Strapari)、瓜奈里(Guarneri),他們都自成一派,子承父業。
(2)海派血統
上海提琴廠手工精制的的“金鐘牌”高級提琴系列產品當年在國內絕對是最優秀的,其嚴格的選料和工藝流程以及制作水準是國內其它提琴廠望塵莫及的。
1968年.幾名知青從上海提琴廠下放到黃橋,加工起琴頭和弓桿。1971年8月9日,泰興縣革命委員會批準成立溪橋人民公社樂器廠。1973年4月22日,溪橋生產的第一把“向陽牌”小提琴誕生了。1980年,李書擔任提琴廠副廠長,他對內整頓風紀、調整生產布局,對外拓展合作、參加“廣交會”,逐步將企業扭虧為盈,躍升為全公社排名第一的工廠。1984年,李書與上海提琴廠簽訂了十年的聯營協議,公社提琴廠由此變身為上海提琴廠泰興分廠。這次聯姻成為溪橋提琴產業騰飛的起點。
(3)鄉土情懷
1995年1月1日,發展壯大的溪橋樂器廠正式獨立,再也不用跟上海提琴廠四六分賬了。當年,它就成為國內第一大提琴生產商。1996年,工廠又拿到了自營出口權,溪橋樂器廠更名為鳳靈樂器有限公司,50%的產品通過合作的美國公司銷往美國市場。2007年1月13日,《洛杉磯時報》以《中國:小提琴制造王國》為題報道了溪橋的提琴產業,文中寫道,“由于采用了流水線生產并擁有對每小時掙50美分感到滿意的熟練工人,鳳靈公司能以低于25美元的價格出售其產品……他們把德國和法國擠出了低價小提琴市場?!?o:p>
黃橋有220多家提琴等樂器生產及配套企業,取得進出口自營權的企業30多家,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擁有中國馳名商標“鳳靈”,省名牌商標“斯坦特”“琴藝”“泰樂”等。全鎮從事樂器加工業的人員3.5萬人左右,主要產品有小提琴、大提琴、貝司、鋼琴、吉他和尤格利利等10多個品種,年加工提琴75.6萬套、吉他150萬套、鋼琴6000套、各類樂器配件100多萬套,產品遠銷9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占國內份額的50%以上,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提琴產業集聚區。
2014年,“中國?黃橋樂器文化產業園”被正式命名為“江蘇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成為樂器生產的集聚地、樂器文化的集錦地、樂器人才的集匯地、樂器營銷的集散地、樂器服務的集成地、樂器旅游的集結地。2018年,以黃橋樂器文化產業園為核心打造的“琴韻小鎮”入選全國特色小鎮、江蘇省首批特色小鎮。
4、“中國的海倫·凱勒”長笛演奏員吳晶
出生黃橋的盲人長笛演奏員、瑞中愛樂協會會長吳晶,是世界上首位使用可視化科技參與專業交響樂團演奏的盲人。她曾代表中國國家隊參加2004年雅典殘奧會、殘疾人亞運會,多次參加全國殘運會,共獲短跑金牌14枚,被譽為“中國的海倫?凱勒”。
5、著名作曲家薛彪
薛彪,泰興人、黃橋中學校友,江蘇省著名作曲家,從藝40年來勤奮敬業,80余部首作品獲得省級、國家級大獎。
三、黃橋鎮音樂營銷的既有探索
音樂營銷是鎮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需要系統規劃,精心制作,長期運用,而不是一時興起,圖個熱鬧。泰興黃橋樂器有較大的海外市場份額,音樂營銷能一定程度上突破地域文化的限制,達到與全世界溝通的目的。
1、承辦“6.21國際樂器演奏日”中國主會場活動
作為中國“國際樂器演奏日”主會場,黃橋鎮自2017年開始已連續多年通過提琴文化、紅色文化,向世界奉上了一場場“琴韻小鎮”的音樂盛宴,每年音樂節期間都有幾十家世界各地的音樂演奏團隊集聚黃橋,激情上演音樂嘉年華,并以音樂為媒,宣傳泰興形象,傳播黃橋聲音。
2、開展音樂及提琴制藝培訓,舉辦音樂教育論壇,參加國民音樂教育大會
2015年,黃橋鎮獲得“全國音樂教育聯盟示范基地”稱號。在黃橋鎮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必修小提琴課,高年級也可按興趣選修,全鎮85%以上的學生接受過音樂藝術教育,45%以上的學生接受過樂器普及教育。
2018年5月8日,“全國音樂教育跨界合作高峰論壇暨國民音樂教育主題活動”在黃橋鎮舉行。2018年7月,黃橋鎮首次以“琴韻小鎮”為載體,十多家企業組團參展第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生活展暨國民音樂教育大會。2018年以來,黃橋共承辦小提琴、鋼琴、口琴、古箏、豎笛、架子鼓、管樂等專業音樂教師培訓班多期。2019年3月20日,由中央音樂學院現代遠程音樂教育學院、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共同主辦的“音樂教育”吉他專業標準級音樂教師專業水平認證培訓班在黃橋開課。
2019年3月28日,中央音樂學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創始人鄭荃教授的提琴制作大師班在黃橋開課。鄭荃是第一位被公派到克雷蒙娜學習提琴制作的中國人,也是中國加入國際提琴制作大師協會第一人,2018年他作為樂器行業唯一代表被授予輕工“大國工匠”稱號。
3、邀請鄉賢舉辦個人音樂會
2014年1月13日,“2014泰興新年音樂會——作曲家薛彪從藝40年作品音樂會暨《薛彪作品集》首發式”在泰興舉行。2014年5月26日,由中瑞兩國大使館全程指導、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辦的吳晶“2014中歐長笛與鋼琴感恩音樂會”中國巡演在黃橋舉行。
4、經典重現《新黃橋燒餅歌》
2020年是黃橋決戰勝利80周年,該鎮居民對《黃橋燒餅歌》進行改編,傳唱經典,傳承精神,自編、自導、自演、自拍了《新黃橋燒餅歌》MV,各大平臺同步獻映,紅遍全網。
5、建設“文旅惠民”音樂項目
黃橋“琴韻小鎮”規劃面積為3.17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1.32平方公里,投資30億元,重點建設“一湖一廳兩片區”,即音樂湖、小鎮客廳、樂器產業集聚區和琴韻文化拓展區,加快建成“以提琴為源、樂器為業、音樂為魂”的魅力小鎮。
主要項目:小鎮客廳,主要包括游客集散中心、精品樂器博覽館、音樂科普體驗館。琴韻(黃橋)音樂廳,主要功能為音樂演出、大師公開課以及音樂與運動相結合的健康中心。音樂藝術中心,主要功能為音樂文化博物館、現代流行音樂演出、電視錄影等。藝術家聚落,主要功能為國際提琴大師度假中心,含會議、一對一授課、音像制品制作等。青少年素質教育研學基地,主要功能為音樂幼教開蒙、中小學生提琴專業素質教育研學、國內提琴專業社會化考級教師培訓、互聯網多媒體教學中心、音樂科技體驗等。琴韻?創客工坊,主要功能為各類提琴手工作坊、音樂文化創客工坊等。琴韻?雅樂音樂活力水岸,主要功能為古典音樂、國樂、國學的跨界融合區域,含音樂主題休閑、閱讀、寫生、創作、娛樂、影視拍攝等。琴韻?音樂臺,含琴韻小鎮精神堡壘、露天演出、影視拍攝等。樂器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包括展示展銷,檢測認證,樂器研發,工匠培訓等產業提升綜合服務等。
2016年10月開工建設的音樂噴泉項目是黃橋新城生態湖的核心部分,長108米,寬28米,主噴最高可達80米,集聲、光、水、色于一體。
四、黃橋鎮音樂營銷的一些建議
1、小鎮代言與音樂營銷
(1)邀請著名音樂創作人創作關于黃橋古鎮的歌曲,可命名為《夢縈黃橋》、《黃橋記憶》、《黃橋情愫》等。
(2)邀請著名演奏家演奏上述歌曲。
(3)邀請著名歌唱家或新生代明星演唱上述歌曲。
(4)邀請著名影視人拍攝上述歌曲的MV。
2、網絡運營與音樂營銷
(1)創辦黃橋音樂網絡互動論壇,樂友可上傳自己用黃橋樂器演奏的各類曲子音視頻,網友可點擊播放并評論、打分。
(2)各類樂器電商可將關于黃橋古鎮的音樂設置為網店的網頁背景音樂,吸引買家的關注。
(3)利用移動互聯網創辦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微博賬號,利用抖音、快手等網紅常用手段傳播各種樂器演奏的關于黃橋古鎮的音樂、MV。
3、樂器產業附加值與音樂營銷
(1)將音樂營銷和體驗營銷相結合,在黃橋樂器的商鋪、產業園區循環播放上述關于黃橋古鎮的音樂、MV,提升空間的文化品味和產品的體驗度。
(2)在所售黃橋樂器的包裝盒內贈送上述關于黃橋古鎮音樂、MV的CD、U盤、宣傳頁等。
(3)成立黃橋高端樂研會,實行會員制,定期舉辦中國黃橋樂器文化藝術節,對樂器產業重要客商提供食宿游一攬子服務。
4、旅游產業附加值與音樂營銷
(1)紅色文化、傳統文化與音樂營銷
新四軍黃橋戰斗舊址2006年12月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013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舊址,為原私立黃橋初級中學校址,建于1924年,系仿德式建筑;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委員會舊址,為清代民居丁家花園,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故居;新四軍第三縱隊司令部舊址,為清代民居嚴復興油坊會客樓;黃橋決戰支前委員會舊址,為明代何斐御史府第,清代擴建為黃橋何氏宗祠。
在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定時播放提琴演奏的《黃橋燒餅歌》,在泰興市紅色文化博物館黃橋分館、朱履先中將府定時播放樂器演奏的其他革命歌曲。在何氏宗祠、丁文江故居、韓秋巖故居可定期播放表現家風等傳統文化的演奏曲。
(2)康養旅游與音樂營銷
康養旅游是黃橋的另一大特色。2021年6月3日,“中國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城”在黃橋經濟開發區揭牌,聚焦高附加值生物發酵和高端未來食品,是黃橋經濟開發區全力打造的三大特色產業之一(另兩個是新能源和現代裝備制造業),聚集了東圣生物、諾興生物、營康營養、益民肉制品等一批骨干企業。
其實,黃橋素有康養傳統,歷史上就不乏醫學、生物科技名人,如地質學家丁文江之弟、德國法蘭克福大學醫學博士、曾兩度擔任同濟大學校長的丁文淵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產核苷酸類助鮮劑的創始人王德寶先生等。
可在黃橋裕泰和茶葉店景點定時播放具有茶韻或禪味的演奏樂(茶養、音樂理療),在景點周邊展銷黃橋鎮“中國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城”的康健產品,成為泰州康養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一極。
(3)美食旅游與音樂營銷
之前黃橋鎮已經拍攝了煙火氣十足的美食紀錄片《尋味黃橋》,可將片中主要美食及“祁巷八大碗”等編成郎朗上口的民謠,既要吃得好,也要唱得好,用音樂擴大黃橋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