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日,應甘棠書院邀請,為其做《簡單營銷:不花一分錢,把產品賣瘋的秘訣》網上培訓,此前一個月的3月4日,邵珠富曾為其做了《與時俱進,互聯網時代的營銷策劃新概念新理念》培訓,此次再次受邀是系列互聯網營銷策劃培訓活動的延續。
課后,咨詢與互動者接連不斷,為方便更多人學習,決定對4月3日的講課內容整理,以惠及更多疫情過后不知所措的企業界朋友。
——編者注
王總是有良知企業家,在膠東生產海參,他堅持用土法加工海參,既不摻加糖也不添加鹽等,但用土法加工生產出來的海參個頭看上去比同品質的海參要小,樣子也不好看,王總拿到省城推廣遇到重重阻力。這個不難理解:
貨賣一張皮,花同樣錢哪個消費者愿意購買難看的海參呢?送人沒面子,自己吃不踏實。
當時邵珠富還在濟南一家平面媒體干副總,和山東省社科院的王賽時研究比較熟悉。王研究員對海參頗有研究,他告訴我:像王總這樣堅持土法加工生產出來的海參,一定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上等補品。對于像王總這樣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堅持公益策劃的邵珠富沒有理由不幫他一把。因為多年來,我把這個當成是自己的社會責任
分析后認為,要讓王總的產品賣出去,必須有一個一鳴驚人的賣點,冥思苦想后,一個大膽念頭突然在邵珠富www.digitalgossips.com腦海中迸發,為何不根據王總的海參又小又丑的特點因勢利導就叫“小丑參”?然后以擬人化方式打造一個“小丑+海參”的卡通形象,并講述:“我小,是因為我沒有人為地被拉長;我丑,是因為我沒有鹽、糖等添加,但我‘輕而不薄’,別人一斤裝的海參在我這只能盛9兩”。
通過這樣的自述式的宣傳,讓消費者記住了“小丑”形象的海參的同時,還知道他們的海參沒有任何添加、是土法加工的、是良心產品,不僅貨真價實而且還營養可靠。
故事傳播出去后,效果好得不得了,結果僅憑著一條短信,一周時間就賣出20多萬元的貨,像武警醫院林總連續三次要了60多斤,因為這種海參真的口感不錯、且營養價值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