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互聯網成功對接文化創意產業?
2019-06-11 全球品牌網  賈康

近日,著名財經專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對文化創意產業如何適應“互聯網+”這一話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應該以“創新式結合”釋放的潛力和活力,為這個問題提供思考框架,創新式結合要做到鼓勵創新意識、培育創新機制、防御創新中的風險。

在演講中,賈康最為核心的觀點是“發展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實際上就是要引領越來越成氣候的‘移動文化’生活”。而對于“互聯網+”和“文化創意產業”應該如何結合的問題,賈康提出這兩者的結合應該是一種“創新式結合”,這樣才能夠釋放潛力和活力,并且需要這種創新要在供給側看得見、摸得著、能夠提升用戶體驗。

對于“創新式結合”,賈康還提到,除了要鼓勵創新意識、培育創新機制以外,注意防御創新中的風險也很重要。在他看來,硅谷中之所以有前赴后繼的創業者,正是因為存在一種“止損機制”和“有限責任”,讓失敗者不至于“傾家蕩產、流落街頭”。

本文根據演講實錄整理而成: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討論文創產業的創新和發展,我認為這帶有明顯的前沿性質,需要我們掌握好創新驅動的要領。所以,我將對文創產業與互聯網的創新式結合,談一些自己的初步看法。

思考如何讓互聯網成功對接文化創意產業

首先,我想談一下自己怎么看文化創意產業。若干年前,在關于整個中國經濟、社會升級發展的討論中,有關部門已經提煉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樣的概念,而且給出了相關規劃。

最開始文件規定的是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后來我注意到,在中央有專門的工作會議以后,實際上文化創意產業是可以跟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放在一個水平面上的。這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概念不僅要注重產業的“新興”性質,而且還要注意到它以后引領潮流的“戰略”意義。所以,它們是結合在一起的,又要有新興特征,又要能夠在以后引領市場、發展的潮流,要在戰略層面上把握它。

這樣一個大的重要概念,顯然是為了適應人類社會發展供給側的升級創新,要追求人民群眾、社會公眾越來越講求的“用戶體驗”方面的滿足,來調動潛力、活力,形成可觀的繁榮因素,造福人民。文化創意產業已經在這方面顯示了巨大的潛能。

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接文化創意產業顯然要面臨一些挑戰,必須做出一些抉擇:怎么樣求得長遠的發展,體現應有的品位?怎么樣謀長遠、形成共贏機制?這就要求,在中國整個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塑造像“文化產業”這樣能夠支撐的“硬實力”,同時又要結合我們提升“文化感召力”塑造的“軟實力”。顯然在這方面如何成功對接上互聯網+,就是進一步的思考和追求了。

移動互聯下文創產業的升級

互聯網是由供給側創新推到前沿狀態的,代表著工業革命以后又一次影響極其巨大的產業革命,可以作為新產業革命的標志。有了全球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現在方方面面都必須應對互聯網+這樣一個“第三次產業革命”的機遇和挑戰。

文化創意產業,需要插上互聯網的翅膀,這個命題顯然是必須確立的。因而互聯網的特點要簡單地觀察一下:現在已經有了大數據、云計算等概念,以及最前沿科技創新支撐的智能化移動互聯的特征。我觀察,從文化的視角上看,移動互聯狀態之下,種種具體文化形態在互聯網上形成的網絡傳播、綜合虛擬功能,特別是有了移動概念以后,在便捷化、分散化、定制化、對應個性化選擇方面,前所未有地體現了它的功能升級與吸引力。

從一個鏈條上看,首先是千千萬萬社會公眾每人都手持一個智能的設備,我們一般稱為智能手機,這就有可能移動消費,在移動情況下享受消費時,實際上是對接到了移動經濟,這種新經濟實際就在這方面自然而然要引出來所謂“共享經濟”,除了前些年我們看到的分時度假的酒店,現在在互聯網支持下網約的專車、搭順風車可以商業化等等,其實還有更廣闊的前景。

比如,大家都知道格力電器,做了空調以后又對接了智能化的功能,連通家居里的其他電器,也包括自己家庭住房外立面或者屋頂上會有清潔能源、太陽能設備等等,然后推介發展它的格力手機。格力手機是什么呢?是兼具手機功能,對家庭所有電器設備移動控制的一個中樞,所有這些家用電器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方便地調節它里面的配合狀態。

又比如,我們要大力發展的電動汽車,不太遠的將來,共享經濟中它的境界是什么呢?自己的車晚上放在停車場,接上充電樁,這時候電網里的電是最便宜的,給車充了電以后,第二天你白天不開車的時候,電網里的電價上去了,會有一個智能的提示:你可以賣出多少電,千千萬萬私家車不光是一個消費單位,而且成了一個個生產單位和獲利單位,全社會來共享資源,形成經濟社會中資源的合理配置。

把移動消費到移動經濟都變成共享式的,以后可能還會有一個移動狀態的“共享商務”,共享商務、移動商務又一定對接到移動金融。金融是為經濟發展服務的,特別是應為實體經濟升級換代服務,那么移動金融的配合顯然就是勢在必行。

我們把這樣的發展思路擴展到文化生活,我認為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實際上就是要引領越來越成氣候的“移動文化”生活。這個移動文化生活的特征,就是提供各類訊息,也提供個人可按偏好選擇的各種藝術欣賞,包括音樂、影視、文藝、收藏,還有各種文友的互動,接下來,種種文化產品的交易勢在必行,而且以后一定會納入這樣一個互聯網+的過程,形成“文化產品的移動商務市場”。

以“創新式結合”來釋放潛力和活力

當然,我還不能夠很清晰地說出,這里面文化產業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結合的細節,也很難勾畫這其中一系列待開發的引領模式與贏利模式,但是,我認為大家可以一起來交流和推動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與互聯網時代方方面面產業的融合,相關創新的進展合在一起,會成為現在中央稱為“戰略性方針”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里的一個創新動力的來源。

以“創新式結合”而釋放的潛力和活力,在供給側以看得見、摸得著、能夠提升用戶體驗的創新去釋放我們需求的潛力,去促進繁榮,而且保持這種繁榮的可持續,我覺得就是一個從全局到產業、到具體的市場主體、到我們每一個社會成員,大家可以共同考慮的重要的思維框架。

這個框架之下,我簡單小結一下自己的初步認識。我們一起討論的文創產業互聯網,現實生活已表現出其廣闊前景,但是很多創新機制還必須在“創新式結合”里才可能把它具體化。

首先,我們要鼓勵創新意識。實話實說,中國的文化有它的精華,但也有它的糟粕。中國的傳統文化里很多東西是抑制創新的,它更多的講究官本位、行政化、等級森嚴,一大套清規戒律。對于“繁文縟節”,現在知識分子、知識界和科研領域還不勝其擾,一定要鼓勵創新意識。

其次,要培育創新機制,要對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資源配置的“決定性”機制,再加上政府“更好發揮作用”。

第三,我認為要注意防御創新中的風險。創新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創新一定會出現風險,創新者失敗是經常出現的事情。社會怎么樣能夠容忍失敗,讓失敗者不至于傾家蕩產、流落街頭,這已經有經驗,有“止損機制”,有“有限責任”。硅谷中一批批的創業者,成功者是少數,但失敗了也沒關系,失敗以后認清此路不通,還可以重整旗鼓又可以追求東山再起,就是因為有好的機制。當然防御風險也面臨一些明顯的挑戰,比如我國的互聯網在P2P這方面已經面臨了一輪挫折,但是在進一步的規范以后還應有它繼續的發展。我覺得以后文化創意產業,可能也要有這個思想準備,即怎么樣防抑風險。

最后,就是要落到供給創新成功上面,方方面面為尋求共贏共享,應該凝聚原創的動力,調動各種各樣進一步發展的潛力,以創新文化的提升來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互聯網,達到兩者成功的結合。這個將帶移動互聯前沿特征的文化創意產業本身,其實就是一個要有創新文化支持的創新事物。

查看 賈康 所有文章
加入全球品牌網項目庫
·擁有獨立商鋪,免費發布項目!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无码av最新无码av专区,国产在线精品福利91啪,大胆西西人体午夜a一级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