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步是閩南語中的一個詞,意思是“不好的招數”、“爛招”、“賤招”。“奧步”一詞以國語發音廣泛使用,在臺灣使用較多。臺灣當地語言屬于閩南語,而閩南語、臺語用文字表達后,大都用國語讀音。
那么在談判中的競爭對手會不會使用奧步呢?答案是肯定的,想想一下,連選舉這么透明的事情都可以用奧步,那么為什么談判中就不會使用奧步呢。由于談判對手之間代表的立場不同,所要求的利益不同。在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難免會使用一些策略與技巧。
奧步一:“切土豆片“
曾經下廚的朋友都知道,做土豆絲這道菜的時候,需要切土豆,而且土豆需要切得很薄很薄,因此,切起來特別費時費力?!扒型炼蛊斑@個策略在談判中引申為利用拖延戰術,故意拉長時間,耗費對手精力體力,迫使談判對手進行讓步。一般情況下,如果談判一方使用”切土豆片“策略時候,往往會糾纏于某一模糊點,而這個模糊點彼此之間無法說明清楚,但是又有回旋的余地。
有一家公司與物流公司進行談判,就產品運輸過程中的損壞是否有物流公司賠償方面,該物流公司就提出:不能全部是物流公司承擔責任,因為有部分產品在工廠出貨途中也會造成損壞,在物流公司接單之前都已經造成了損壞,那么物流公司應該承擔多少比例的賠償呢?雙方爭持不下,物流公司就采用奧步策略,拖延時間,最后導致公司讓步。其實“切土豆片“策略比較容易識別,關鍵看對方是否能夠明確的答復,如果涉及到某一點,是否有明確的數字出來。在談判對手使用”切土豆片“策略的時候,要當機立斷,直接告訴談判對手:如果暫時不能決定的話,談判可以再另行擇日,雙方再找時間談判,而不能被競爭對手的“切土豆片”策略所拖累拖垮。
奧步二:“煙霧彈“
“煙霧彈“就是利用假消息,假行為,假動作蒙蔽談判對手,給談判對手造成“視覺“障礙,從而給談判對手帶來心理上的恐懼,讓對手根據假象做出錯誤的判斷,而迫使他們讓步,擴大自己的利益。
2012年,作者房子裝修的時候,去購買瓷磚就遇到了這種情況,其實我是不打算立刻下單購買的,但促銷員告訴我:如果你現在下訂金的話,我就可以立刻調貨,防止到時候您開始裝修了,沒有貨。其實我自己也知道這只是一個“煙霧彈“,但是我太太就不清楚這只是一個奧步策略,當促銷員說完后,她想也沒想,立刻開口就說:好吧,下單吧,反正錢已經帶過來了。當我聽到這句話,作者知道今天肯定要掏錢購買了。
“煙霧彈“策略的識別需要一定的信息量與談判經驗,當對方放出”煙霧彈“的時候,您能夠辨別其中的信息是真是假。如果是假的話,你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進行拒絕。比如說:我家的房屋尺寸還沒有丈量好,丈量好之后再到您這里購買。我今天沒有帶這么多現金過來,下次過來的時候一定帶來等等。
對剛剛開始做談判的人來說,奧步往往覺得難以接受,認為是騙人的把戲而已。其實大家立場不同,利益不同,在商言商,也會感覺到這只不過是談判的樂趣而已,只不過剛剛做談判的時候,自己無法辨別而做出的讓步,只不過是“交學費“而已。
奧步三:假傳圣旨
中國式談判與國外不同的是,談判是分層次的?;鶎尤藛T在與對手的基層人員談,高層人員與對方高層人員談。在一邊,談判桌上勢均力敵,劍拔弩張,但其實幕后或許還有一場談判,這場談判或許發生在高爾夫球場上,或許只是一個電話。這就是“中國式談判”奇妙的地方所在,基層人員費盡心力,高層人員談笑間,灰飛煙滅?;蛟S基層人員辛辛苦苦談了幾輪,還不如高層一個電話,或者一杯酒。但其中存在一個嚴重的漏洞,高層人員與基層人員的溝通不暢,導致雙方信息不對稱,這也讓一些不道義的談判對手抓住了漏洞。
2015年,某包裝箱廠與一家食品廠進行采購合同談判,雙方合作多年,高層相互之間也十分熟悉。食品廠采購員與包裝箱廠業務員雙方進行了年度采購合同談判,價格較去年下降三個點,賬期一個月保持不變。而突然采購員接到一個電話,返回來后,告知業務員:貴公司李總已經與我公司王總聊過了,價格降低五個點。這一下子讓包裝箱業務員懵了,但是他很快清醒過來,明明王總告訴他堅持三個點,怎么一下子變成了五個點。但是,他心中也清楚王總與李總很熟悉,關系很不錯,經常在一起吃飯。再三想了想,覺得應該沒問題,自己也不方便直接打電話詢問王總,就說:好啊,既然領導談定了,我們就簽合同吧。一個月后,王總把業務員叫到辦公室,直接訓斥道:為什么價格降了五個點,這樣公司沒有錢賺。業務員直接告訴他:不是您與李總直接談定了嘛?王總也糊涂了,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問題就出在了食品廠采購員的電話上面,這個電話是真是假,到底王總有沒有與李總商討過價格的問題,或許中了對方的計謀:假傳圣旨。其實國內很多時候都會出現這種問題,對方采用了“假傳圣旨”的奧步,迫使談判對手誤以為真內部出現了溝通不暢的問題,進行讓步。避免這個奧步也十分簡單,與高層做好事前溝通,明確自己的談判底線,應該以誰為標準,如果出現高層溝通,也要及時告知談判桌上的基層同事。
奧步四:偷梁換柱。
“偷梁換柱”這招奧步經常會用到談判的后期,也就是合同即將簽訂之時,或者合同簽訂后,雙方在履行過程中,對標的物進行了更換。
比如作者曾經服務過的一家家用電器代理商,就曾經運用偷梁換柱的方法與下游客戶進行合作。該代理商與下游客戶在A產品的供貨協議上,承諾以低于市場價的供貨A給客戶,下游客戶也是滿心歡喜,以為撿到了便宜。但該協議簽訂后,供貨產品A幾次后,該代理商就以“工廠停產了產品A”,“產品A升級了”,“產品A斷貨了”等理由告訴客戶,這個時候,想客戶直接推薦替代片,該替代品的價格高于A產品,毛利也高于A產品。而客戶對產品并不理解,也只有接受。
偷梁換柱其實是一種不遵守商業規則的行為,但是有時候,確實也會出現廠家某個型號停產或者生產不及時的事實,這也會某些談判對手利用。識別“偷梁換柱”這招奧步除了與對方據理力爭之外,更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掌握市場的行情,了解標的物是否如對方所說的事實。如果發現不屬實,可以直接揭穿對方的說辭。
奧步五:以逸待勞
一般來說,甲乙兩方談判,在談判地點的選擇上面,有時候需要去甲方地點,有時候去乙方地點,其實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有些國內跨省談判,或者跨國談判,往往需要長途跋涉前往對方所在地點談判,一般情況下,對方也會體諒,會選擇第二天進行談判。但有時候,有些談判對手會在這個時候,使用奧步“以逸待勞“。
某臺灣塑料企業前去日本參加采購談判,希望對方能夠降低成本。臺灣一行下飛機之后,直接被對方的專車接到日本公司,到了公司以后,發現對方已經威嚴正坐,又不好意思拒絕,只好硬著頭皮上。在饑餓與困乏的雙重打擊下,實在沒有心情與精力與對方進行正常的談判,不得以進行了讓步。
以逸待勞還表現在談判的其它方面,比如在故意在嘈雜的空間里談判,在比較寒冷或者炎熱的房間里面談判等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有時候,商場就是這樣殘酷與有趣。另一方面,這里是正向教導,你可以反著學習與模仿。如果你不想達成意向,或者不想與對方談判,你也可以采用這一招,迫使對方中斷談判或者延遲談判,為自己爭取時間。
奧步六:假癡不癲
假癡不癲的意思是:表面裝糊涂,實際很清楚,假裝不行動實際上是在暗中策劃等待時機。曾經聽說過很多次同樣的案例,家中財物被偷,房屋被燒,公司發生意外事故等等,結果偵查后,發現卻是內部人做的,目的是為了騙取高額的保險費。下面看一則有趣的案例:
美國的服裝商兄弟二人從事服裝銷售生意,開了一家服裝店,服務十分熱情。每天,哥哥都站在服裝店的門口,向行人推銷。但是,這兄弟二人都有些“聾”,經常聽錯話。
經常是兩兄弟中的一個,熱情地把顧客拉到店中,反復介紹某件衣服是如何地物美價廉,穿上后又是如何地得體和漂亮。經過這樣勸說一番之后,顧客總會無可奈何他說:“這衣服多少錢?”“耳聾”的兄弟一人把手放在耳朵上問道:“你說什么?”顧客又高聲問一遍:“這衣服多少錢?”“噢,你問多少錢呀,等我問一下老板。十分抱歉,我的耳朵不好。”
他轉過身去向那邊的兄弟大聲喊道:“喂,這套衣服賣多少錢?”兄弟起身來,看了顧客一眼,又看了看服裝,然后說:“那套嘛,72美元。”“多少?”“72 美元。”老板高喊道。
他回過身來,微笑著向顧客說:“先生,62 美元一套。”顧客一聽,隨即www.digitalgossips.com趕緊掏錢買下了這套便宜的衣服,溜之大吉。其實,這兄弟兩人的耳朵一點也不聾,而是借“聾”給想占小便宜的人造成一種錯覺來促銷。事實上,這兩兄弟采用此種方法經營得非常成功,賺了不少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