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在世界】
2012年,莫言獲
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論語亦應時而生。但究其本源,“走”是一個動詞,用來形容一種過程,也呈現某種狀態:在世界文學版圖上,中國現當代文學還“在路上”。用
浙江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海外傳播研究所主任劉江凱的話來說,對整個中國文學而言,莫言得諾貝爾文學獎當然有其正面影響,但也“不要抱太大希望”。實際上,這種一榮俱榮的心態在某種程度上是“
民族心態的微妙折射—我們強大了,但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平常心對待榮辱的程度”
大概很少有國家會像中國這樣,在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對諾貝爾文學獎花落誰家保持如此濃厚的興趣,幾十年如一日。
2012年秋天,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將一場揭曉謎底的等待演變成了一場狂歡?!爸袊膶W走向世界”的論語亦應時而生。
同為作家,甚至是被認為與莫言一樣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重量級作家,王安憶對此出奇的冷靜:
“即便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對我們中國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但我個人也懷疑從此西方是不是對中國文學就會關心?莫言得獎那幾天我正好在
英國,他們都不知道莫言。有的時候我也問我自己,為什么人家對中國文學不關心? 但我們也需要反問自己,比如我們對老撾關心不關心? 我們對津巴布韋關心不關心? 其實有許多地區、許多國家都是在主流視野之外的,中國在西方世界里面其實是很邊緣的地方?!保ㄔ斠娬裁餍?、張旭東、王安憶對談:《人人有手機,城市還有故事嗎?》2013年《書城》7月號)
作為“去邊緣化”的反面,“過度中心化”正是莫言獲獎后中國文學評論界產生的集體幻象之一。實際上,中國文學的海外之路仍舊極其漫長。在這條路上,還有遠比作品實力更為復雜的各種因素。
翻譯難題
中國文學走向世界,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是翻譯。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系教授王德威、MCLC(《中國現代文學與文化》)主編鄧騰克等漢學家均持同樣觀點。
莫言很幸運。莫言小說英文版的翻譯是葛浩文,
瑞典版的翻譯是陳安娜,這兩位均是極為優秀的翻譯家?!案鸷莆募仁茄芯空哂质欠g者、作家,這樣的翻譯者特別理想。這對保證作品質量很重要,實際上,中國很多賣到海外版權的文學作品,翻譯太糟糕了?!?浙江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海外傳播研究所主任劉江凱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莫言小說的
日本版翻譯家吉田富夫也是相當有實力。同樣是鄉村孩子出身,“吉田富夫譯到《豐乳肥臀》中母親赤著上身打鐵時,潸然淚下。他說他的母親就是這樣打鐵的。有這樣的情感呼應,他的譯文勢必會準確有力?!?旅日作家毛丹青表示。
代理機制缺位
目前,中國文學在海外的推廣,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作家自身與海外文化圈的交往。
作家高行健即為典型。法語系畢業的高行健具備對外交流的語言優勢。1979年5月,高行健作為全程翻譯,陪同巴金等中國作家訪問
巴黎?!皬哪且院?,他的確把重心放到了寫作和加強與知名文化人的交往上來?!备咝薪∏捌拊?a href="http://www.digitalgossips.com/special/xianggang/" class="nlink">香港《
蘋果日報》撰文回憶。1987年,高行健應邀赴
德國從事繪畫創作,翌年開始長期定居巴黎。1989年就已成為
法國“具像批評派沙龍”成員,連續三年參加該沙龍在巴黎大皇宮美術館的年展。200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前,他在歐洲文化圈
人脈已熟。
事實上,莫言、余華、蘇童等一批在海外具有較大影響的中國當代作家,私下里與一些漢學家、海外學者的交往都屬頻密。劉江凱曾經做過一個關于中國當代文學在海外推廣時受何影響的因素分析,其中就包括作家個人關系的海外拓展?!爸袊淖骷乙呀浡庾R到了這個問題。事實上他們已經懂得有意識地去結識海外翻譯者、文化人,這幾年我看到過不少?!?p> 作為中國文學在海外的主要介紹人,顧彬也曾向劉江凱坦承,自己選擇中國作品,有時的確是依靠自己認識的一些詩人推薦。海外漢學家在某種程度上,擔起了中國作家海外代理的身份。
與此相應,中國文學的海外代理機制仍舊非常落后,缺少有效的推廣
渠道。
在歐美圖書市場,“作品經紀人”這一職業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曾有數據統計,歐美九成大眾讀物都是通過作品經紀人代理的。這些專業的作品經紀人會主動發掘有潛力的作家,并為其處理版權事宜、聯系出版商、宣傳推廣等。目前,幾位在海外傳播力度相對較大的作家如莫言和余華,其海外版權代理相對成熟。
“海外版權代理人、經紀人會與海外圖書公司合作,加強推廣宣傳,像莫言,就有很多機會直接參與到海外的推廣活動中去?!眲⒔瓌P說?!妒斋@》雜志副編審葉開也回憶,莫言在
美國的很多地方舉辦過“讀者見面會”等活動,與普通讀者親密接觸。在西方,作家讀者見面會的主要人群為中老年人群—他們正是小說的主要閱讀群體。
相比之下,陳忠實作品的海外出版過程要坎坷得多。作為陳忠實最具
影響力的作品,《白鹿原》在國內目前已經有40多個版本,也已出版日、韓、越和法四種外文版,卻仍缺少最具影響力的英文版。陳忠實表示,簽約法語版權時,法方編輯表示還想出版別的外語版,自己于是輕易答應。結果法國方面未能如期實現承諾,而一切就要等版權到期才能再做商議—如果陳先生有專業的版權代理,類似問題將很難出現。
對
知名度相對弱小的作家而言,想借由現有推廣機制邁向海外的門檻無疑更大、更寬。在國外圖書市場負責引進中國文學作品的人,常常并不了解中國文學?!叭鄙贊h語人才的
出版社有時會找來一個中國留學生,就某篇中國文學作品寫一篇讀書報告。僅憑這篇報告就能決定這部作品能否在這個國家推廣,寫報告的學生往往對文學作品毫無理解能力?!狈▏鴿h學家何碧玉說。
“作家在寫出好的作品外,還需要有一個好的文化代理人。這個代理人的形象可能是海外翻譯者,可能是學者教授,也可能是一個更細膩的國家級文化機構操作跟資金?!蓖醯峦ㄗh。
亞洲影響大于歐洲
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海外傳播分為兩個中心:一是以歐
美發達的經濟和文化為傳播中心;一是以受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的亞洲國家為中心。
“毫無疑問,對當代中國文學乃至整個中國文學而言,無論從質量上還是數量上,目前日本的研究程度都是最高的。還有一個國家非常值得重視,就是
越南。就越南在2000年后翻譯中文作品的數量變化幅度來講,是所有國家中力度最強的。當代中國文學作品里,翻譯最多的不是想當然的英語,而是法語、越南語或韓語?!眲⒔瓌P介紹。事實上,余華的經典作品都已出版越南語譯本,且堪稱神速。2005年8月,《兄弟(上) 》才在中國出版,同年11月就出了越南版?!缎值埽ㄏ拢纷钤绲暮M庾g本也是在越南。
相較于亞洲國家,中國文學在西方國家的影響力相當邊緣。評論界一般認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國力總體增強,是中國文學進入國際視野的大背景,但是,“能進入西方主流文化視野的還是鳳毛麟角?!蔽膶W雜志《收獲》總編輯程永新表示。
而據中國作家出版社社長何建明在2010年的統計,僅以作家出版社為例,五年間共出版170部外國作品,而國內作家版權輸出、譯介到國際上的,只有5部。
一個孩子剛剛學會蹣跚地走路,媽媽會很自然地向周圍的鄰居們夸耀:“看!我家孩子昨天自己去外面散步了,回來還給我拿了朵花呢!”劉江凱用這樣一個比喻,形容國內對莫言獲諾獎后就認為“中國文學走出去了”的論調。